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

轉型中的四季農園:一步一步走,解決眼前的問題吧!




文/三小市集 小龍

  自2012年暑假開始協助紀錄Chitta的返鄉務農生活,原本只是在自家後院種菜自己吃的Chitta,因為太多分送給朋友後廣受好評,於是才開始耕種一塊2分半左右的田地,種了各式各樣的作物,產品十分多元,我從這塊地原本空空如也的樣子看到後來滿是蔬果的生命力盛況,到最近因為分不出太多時間照顧而出現雜草橫行的景觀,這個過程讓我學到太多,不論是那時候剛開始每週來邊看邊學,Chitta做什麼我就跟著做什麼,還連帶認識了二水這個好地方,認識了鎮上其他好人好事好物;或是現在正轉型的另一種樣貌,但不論何時,你一旦走進四季農園,就如其名,在每個季節裡,都會有許多趣事你在田裡來個新發現。 







   而這段時間Chitta在忙碌什麼呢?原來答案是另闢新田在種「火龍果」。去年年底,開始種這片約4分地的火龍果,使用目前被稱為「大紅」的紅肉火龍果品種,一年約可收成8到10期,有果實大顆、不易裂果、可自行授粉等優點,「以前種火龍果都要農人晚上自己帶頭燈拿水彩筆授粉,非常辛苦,還好台灣的農業研發技術十分進步,讓現在的農夫們省了不少力氣」。這片火龍果園的耕種過程使用安全高品質的方式栽種,比照外銷日本的規格,使用短毒的農委會指定用藥,藥效大約一週左右,只在特定時期噴灑,主要防治病毒類病菌,最後採收的火龍果並無農藥殘留,而銷售上為了避免混淆,並無在原通路(如網路、雲林斗六三小市集等)進行宣傳與販售,大都賣給親友及台北的市場。







  Chitta的父親,原本極度反對兒子做友善農業,反而支持種植安全火龍果當成主要經濟支柱,Chitta自己也曾多次分享,未來希望以安全高品質的「火龍果」及友善農法的稻米作為主要收入來源,穩定的收入才能做更多事情,其他多元蔬果朝向舉辦農學體驗與自給自足為主。開始種植安全水果,是一種對平衡理想與現實的做法,因為是第一年,要做的事特別多,也盡量把友善環境與生物防治的觀念帶入,比如覆蓋米糠的技術,也常建議週遭使用慣性農法的農友合理化施肥等。


生病的稻子一看就非常清楚....









  我常認為,當農夫就像創業,借貸100萬元種植火龍果,裡頭的成本不僅要斤斤計算,連風險也需要加入評估,除了不可預期的天災竟還有人禍,因為目前火龍果價格好,引來小偷覬覦,半夜來偷剪走近1/3準備採收的火龍果,坐享漁翁之利,讓附近的果農都損失慘重,為了防小偷,半夜來果園顧著睡在車上,「真的是鳥和人都要吃」Chitta自我調侃的說。而四季農園的另一項作物「台梗9號稻米」,因二水地區有八保圳引自濁水溪的肥沃濁水灌溉,稻米品質與產量向來都是遠近馳名的,但本年度第二期因台語俗稱「ㄉㄞˊ」的「稻飛虱」而讓稻農損失嚴重,這種因氣候而從遠方飄洋過海來的蟲害,一夕之間讓原本該金黃成熟的稻田,一株株都乾枯無結穗,整片田都受害無法收成,「種田這麼多年來,第一次遇到這麼嚴
重的蟲害」Chitaa的父親感嘆說到。

  「生命前半段給我的歷練是,看到這片(手指生病乾枯的稻田)也會覺得,不論情況如何糟,總會過去的」,沒有因為這個景象而灰心喪志,本期稻米預估收成3000多斤,雖比起之前少了6成的收成,Chitta爸爸說:「有收就好!土地公還是有保佑啦!」Chtitta也積極去詢問身邊的朋友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,三小市集的前輩「茂盛有機農場」茂盛大哥說,就是因為病蟲害多,所以他們選擇只種一期米,第二期就拿來種綠肥養地與種根莖類作物;「憨己園」阿龍和凱西說,他們的方法是選擇種另一個品種「台梗16號」,降低得病的風險。詢問多方後,Chitta說明年可能會參考茂盛大哥的做法,改變耕種型態試試看,讓四季產物更多元。





  從農園轉型、遭遇各種挫折等經歷,我們問他怎麼看待「面對現實」的這個轉變,Chitta很坦然的說:「就是接受生命給我的每一個過程吧,一步步的走,解決每個問題」。這次帶了市集夥伴宣瑾與正在徒步環島的阿頭來拜訪四季農園,兩位都於回程分享時提到,「在農友與作物的身上看到許多美麗的生命故事,感受很深」,每個農家都是用生命去跟著作物農園一起成長,方法沒有好壞,就是不斷的修正與前進,朝向心裡的那個目標努力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